2009年4月28日 星期二

豆梨(薔薇科)

Pyrus calleryana Decne
(Rosaceae)

英文名: Callery Pear, Bradford Pear, Wild Pear

豆梨的果實很小,直徑大約只有1cm左右,由於果實小的像個豆子般,所以被稱為「豆梨」。豆梨分布於中國大陸、越南、台灣及日本等地,台灣則零星分布於台北縣及南投縣的低海拔山區。

1906年日籍植物學者川上瀧彌在台灣進行全島的植物調查,在南投山區採到一種野梨,後來將標本提供給日本的植物分類學者早田文藏博士鑑定,早田博士將這種野梨發表為一個新種,早田博士為了感謝川上氏發現了這個新種,因此用川上氏的姓作為此種的學名(Pyrus kawakamii Hayata)。日文名則稱為台灣狗梨(日名狗梨イヌナシ),台灣的學者因為這個名字不雅,比較習慣稱為台灣野梨或山梨。後來這一種植物經由日本的池谷祐幸與大橋廣好兩位教授的研究,認為這一種植物與中國大陸所產的豆梨是同一種,因此現在這一種野梨就被叫作豆梨了。

豆梨在中國大陸分布很廣,又稱為「赤梨」、「鹿梨」、「鼠梨」、「山梨」及「楊檖」等,自古以來即是常見的野生植物,詩經中「山有苞棣,隰有樹檖。未見君子,憂心如醉。」「檖」所指的就是豆梨,原句的意思是說在山上有唐棣這種植物,而較低濕的地方則常見有豆梨,豆梨之常見可見一斑。豆梨的果熟時可生食,也可醃漬後食用,木材緻密可製作器具。



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