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toneaster bullatus Bois
(Rosaceae)
本種在台灣最早由日人正宗嚴敬(G. Masamune)於1933年發表於石楠屬(Photinia)名為工藤氏石楠(Photinia kudoi),後來正宗嚴敬於1954年再將此種轉移至老葉兒樹屬(Pourthiaea )成為工藤氏老葉兒樹(Pourthiaea kudoi)。
大陸學者Yü & Lu(1974)及Lu & Brach(2003)則將此種併為台灣老葉兒樹(Photinia beauverdiana var. notabilis)之同物異名,之後再於1977年由劉棠瑞與蘇鴻傑兩位教授轉併為小西氏栒子(Cotoneaster konishii)之同物異名。
但根據Photinia kudoi的模式標本(Kudo & Mori 89, TAI),本種的葉大,長7-12cm,花序小花數較多,7-21朵,但小西氏栒子之葉通常小於5cm,花序小花通常3-5朵(有時可達7朵),兩者可輕易區分,故此種應處理為不同種;本種最早發表於石楠屬,後轉移至老葉兒樹屬,但本種花紅色至粉紅色、花瓣直立、葉全緣且心皮發育成硬骨質之小核,應歸入舖地蜈蚣屬中。
根據形態描述本種與中國大陸產之泡葉栒子(Cotoneaster bullatus Bois)應為同種,在經過比對後,最近已被發表確認為台灣的新確認種。本種因形態上與小西氏栒子近似,過去許多學者均將此種鑑定為小西氏栒子,然從本種之葉型及花序即可輕易與小西氏栒子區分。
泡葉栒子(又名工藤氏栒子)
參考 台灣林業科學 24(1): 69-74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